【走近古玉器】40张胡人伎乐玉带高清微距,图解唐代砣辗工艺特征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3:03 点击次数:180唐代伟大的艺术成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域文化而成的。大量充满异国情调的金银器、织锦深刻影响此时期的艺术形式,玉器在此时期的类型和使用方式也因此有相当大的改变。例如镶饰在腰带上的玉带板,即为唐代大量出现的新器类;至于其上装饰的纹样,常常为吹奏各式胡乐的胡人(蔡庆良《玉器鉴赏之一玉器简史》P60)。
图片
图1图片
图2△唐代胡人伎乐玉带,总长约50厘米,宽约3.5厘米,白玉及铜质,整套玉带含11件玉方跨、一件一端圆弧的长方形玉靴尾,另有一件铜质带头。每件玉方跨正面皆饰一奏乐胡人,演奏各式西域乐器(图1、图2);
△玉陀尾饰一随音乐翩翩起舞的胡人,造型灵动(图3、图4)。
图片
图3图片
图4△玉带背面均光素,四角钻有“牛鼻穿孔”,以供缝系于革带。胡人伎乐纹主要流行于唐代,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缩影(图5)。上海博物馆藏,拍摄于“玉润中华---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”特展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